養豬場如何選擇豬糞有機肥設備處理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
養豬場如何選擇豬糞有機肥設備處理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
毫無疑問,環保已經成為現階段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,對于養豬場來說,要存活,首先要過環保關,而糞污處理一定是重中之重,資源化利用是推薦的出路。
關于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模式有很多,農業農村部在發布的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方案(2017-2020年)》中就推介了7種典型模式,包括污水肥料化利用、糞便墊料回用、污水深度處理、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、糞污專業化能源利用、污水達標排放、異位發酵床模式。
養豬場如何選擇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,主要還是看豬場所在區域資源環境特點、氣候、地方扶持及豬場規模大小等情況綜合而定。但就上述幾種模式而言,異位發酵床模式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,也是唯一入選農業農村部2018年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的糞污處理模式。
發酵床養殖模式由來已久,較早從日韓引入后在多地廣受推崇,被視為“零排放、零污染”養豬的工藝革命。較初的這種接觸式的發酵床養殖模式,畜禽直接生活在發酵床的墊料上,需要定期噴發酵菌種和翻耙墊料,維護成本較大,實際使用時間不長,對豬場的管理水平也有一定要求,加之氣候及使用菌種等不同,實際使用效果差異較大,再加上畜禽和墊料直接接觸,也給疫情防控帶來一定難度。所以。這種模式在推行一段時間后開始出現不少質疑聲。
豬糞有機肥生產線,加工商品有機肥需要兩個步驟:前期發酵與處理部分和深加工造粒部分。生物有機肥設備配套需要發酵翻拋機、有機肥粉碎機、滾筒篩分機、臥式混合機、雞糞有機肥造粒機、回轉烘干機、冷卻機、篩分機、包膜機、包裝機、輸送機等設備